大家好,鐵人賽堂堂邁入第六天!
昨天,我們學會了 n8n 的基礎,成功從外部世界獲取了資料。今天,我們要做一件更酷的事:為我們的工作流裝上一個真正的「大腦」—— AI Agent 節點。
這個節點是 n8n AI 功能的核心,也是我們能將 MCP 思想發揮到極致的關鍵。現在,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!
在開始之前,我們必須先釐清一組非常重要的概念: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和 AI 代理人 (AI Agent) 有什麼不同?您可以透過下表快速理解:
特徵 | 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| AI 代理人 (AI Agent) |
---|---|---|
核心功能 | 理解並生成人類語言(文字)。 | 自主執行任務以達成目標。 |
自主性 | 反應式;需要提示。 | 主動式;可獨立運作。 |
互動 | 主要透過文字輸入/輸出。 | 與環境(數位/實體)互動,使用工具。 |
決策能力 | 有限,基於預訓練資料模式。 | 動態、適應性強,可規劃行動。 |
記憶 | 單次互動中通常無狀態(除非明確管理)。 | 通常具備短期和長期記憶。 |
工具使用 | 本身不具備(除非是代理人框架的一部分)。 | 整合並利用各種外部工具。 |
範圍 | 認知、基於語言的任務。 | 跨多個領域的複雜、多步驟任務。 |
簡單來說,LLM 是一個強大的「語言專家」,而 AI Agent 則是一個懂得如何運用這位專家和其他工具來完成任務的「專案經理」。
光看定義的比較可能還是有點抽象,讓我們透過一個具體的工作情境,來感受 AI Agent 究竟有多強大。
上週「夏日特賣」社群成效簡報
- 總覽: 本次活動社群迴響熱烈,成功引導大量流量至官網。
- 社群互動: Facebook 總讚數 580,Instagram 總讚數 1,250。
- 網站流量: 為官網帶來 3,500 名訪客,訪客轉換率達 2.5%。
- 建議: Instagram 平台的互動成效顯著優於 Facebook,未來可考慮將更多預算投入 IG 平台。
那麼,AI Agent 是如何達成上述這些複雜任務的呢?讓我們透過 n8n 的執行日誌,來窺探它內部的運作機制。
假設我們向 AI Agent 提出一個簡單問題:「100 + 100 等於多少?」,並提供給它一個「計算機工具」。
這張日誌截圖,清晰地展示了 AI Agent 的決策循環:
接收指令 (總指揮):
最外層的 AI Agent
節點接收了我們的原始指令:「100 + 100 = ?」。
思考 (Thought):
Agent 啟用它的大腦 (第一個 Google Gemini Chat Model
),進行思考:「這個問題是關於數學計算。我的手邊有一個『計算機工具』,我應該把『100 + 100』這個表達式傳給它。」 LLM 最終決定呼叫 Calculator
工具。
行動 (Action):
接著,MCP Client
(或類似的工具呼叫機制) 被啟用。它的職責就是接收大腦的決策,並實際去觸發『計算機工具』的工作流。這一步完美模擬了 MCP 協議的 tools/call
行為。
觀察 (Observation) & 再次思考:
工具執行完畢,回傳了結果 200
。AI Agent 的大腦 (第二個 Google Gemini Chat Model
) 再次啟動,它觀察到這個結果,並思考:「200
這個結果完美地回答了原始問題。任務完成。」
最終輸出 (Final Answer):
LLM 將 200
作為最終答案呈現給使用者,整個循環結束。
這個「思考 → 行動 → 觀察 → 再次思考」的循環,正是 AI Agent 能夠自主完成複雜任務的秘密所在。
今天我們解鎖了 n8n 中最核心的 AI 功能。我們理解到:
理論已經完備,工作情境也已瞭描繪。從明天開始,我們就要親自動手,在 n8n 中為我們的 AI Agent 打造出第一個專屬工具!